古代军队所说的十万兵马,是兵+马=10万,还是兵就有10万?
总人数十万
这里的总人数不是指士兵的总数,而是参战的总人数。
一般来说,出动1万人民,后方运送粮草的民夫少数也要几千人,如果是十万人马,真正能打仗的士兵也就是六七万人左右,剩下的就是民夫。
古代大概一个能作战战士,后面有大概7个人服务后勤,比如,运粮食,医疗,军工,马夫,厨师等!10万兵马估计能作战也就2万左右!
古代的军队一般都是数量,有的甚至都号称百万,其实就是几十万,而这些人有三分之二是属于后勤人员。
是的,真实只有三分之一的战斗人员就不错了,而在这几年还要除去将军的亲卫队,元帅的亲卫队,以及一些随军参谋人员。
古代的辅兵的数量是很多的,单是粮草就需要很多,每个人每天都是有固定的份额的。而骑兵马匹需要的粮草数量很多,一个骑兵平均需要三四个辅兵。军队的兵器,弓箭,攻城器械都是需要专人维护的,攻城还需要工匠等专业人员。
所以古代的兵马首先人数并不是真实的数字,其次很多都是辅助人员,甚至有的就是百姓临时来干活的。
古代人打仗都喜欢 忽悠人 五万都敢说十万 什么十万兵马 只是说明人多 吓唬敌人的 所以他们的兵马 可能是指士兵有那么多 也有可能是士兵加马匹有这么多 还有可能就是吓唬人的连兵带马都不够十万
应该是指兵的数量。好像民国军阀动不动就说“我有多少条枪”,其实也是只人的数量。当然古代的十万兵马,应该是虚数。
没有那回事,如果真是十万人的会战,那么基本就是外围交兵的那层在打,又或是敌人突进己方兵阵才有可能与内部的士兵交战。古代打战其实胜负就在几万人之间,一旦几万士兵溃败、后逃会带动后方士兵一起溃散,而如果此时主帅命令突击,那么就会出现自己人相互践踏,等于自毁灭亡。因此,并没有小说中的动辄死伤几十万,那是不可能的,真正杀死大规模敌兵的,只有事后处置。例如:秦白起坑杀40万降卒、项羽坑杀20万秦兵。这些都是战胜后处置敌兵造成的大规模杀敌。在古代战场上,一次十万人(双方总和)以下的会战,死个几千人就差不多可以决出胜负了。以少胜多往往是利用敌军自己人自相残杀或是追赶战术来获得胜利的,否则就算几十万人站着不动让你砍,那也要砍个几天吧,更何况他们还会反抗。而古时行军安营,几十万人的军队往往都是覆盖几十里,这还是抱团的,那么如果几十万人混淆在一起,那么谁是谁根本无法辨认,出现误伤的可能太高了。而一字排开,那么战场就延伸百里之长了,主帅怎么指挥调度?各自为战只会让人各个击破。所以,在视野之内是必须的,那么士兵肯定无法完全展开。所以古代打战,个人认为应该是交替式的拼消耗、士气、毅力的战争。就是前赴后继,直到一方完全覆灭或是溃逃。也许有些士兵根本没有与敌人交手就胜利了,也许直接被溃兵裹挟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