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古籍详解
《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群芳谱》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的活动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亦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宋周密《干淳岁时记》:“是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
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朝妇人,……立春进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御之,或为哈蟆。”
明《酌中志》:“立春之时,……自岁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或簪于首,以应节景。”
明沈榜《宛署杂记》:“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娥、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戴满头者。”
立春诗词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立春》·左河水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唐.杜甫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唐.宋之问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宋.王镃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唐.崔湜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偶成》.宋.张轼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唐.李适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唐.韦元旦
浪迹终年客,惊心此地春。
风前独去马,泽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凉外物亲。
子云今在宅,应见柳条新。
——《途中立春寄杨郇伯》.唐.窦常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立春》.唐.韦庄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立春日》.宋代.陆游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立春》.宋.朱淑贞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唐代.韩愈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木兰花•立春日作》.宋.陆游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
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谚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