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生处:又作深处。坐:因为。这是一首写景诗,它反映出诗人象喜欢春花一般地去喜爱傲雪迎霜的枫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健康、乐观的思想情感。前两句写景。诗人在山行中看见蜿蜒的石路,曲曲折折地通向秋色笼罩的山顶,山顶上,白云缭绕,仿佛云彩就从那里生起,隐约之间,还可以看见稀疏的竹篙茅舍。这很容易使读者连想起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巜终南别业》)但杜牧的"白云生处",似乎更多一些诗情画意,更富有生活的热情。因为他不仅着眼于富有生气的"人家",而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枫林"的热"爱"。在诗人看来,这经霜的红叶,比"二月"的春花更红艳火爆,更灿烂夺目。于是诗人止不住要停下车来观赏,甚至留连忘返了。"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比喻新奇。诗人创造性地用"二月花"来形容"霜叶",不仅赋予"霜叶"以"花"的色彩,而且它还反映了诗人健康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在我国
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悲秋"是屡见不鲜的主题,从宋玉的《九辨》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每到秋季来临,便要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这类的哀叹。杜牧此诗则与此相反,他赋予"霜叶"以"二月花"的形和神,并能引起读者许多美的联想。好诗往往有深刻的寓意。所谓寓意,就是诗人通过诗中的描述来寄托自己另外的思想感情。杜牧此诗是否有什么寓意,不得而知。但从他歌咏"霜叶",却可以使人联想到诗人蔑视封建统治阶级对他的排斥打击,以及他傲然独立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品质不是和"霜叶 "傲雪迎霜的性格有某些相似之处么?